2023年,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是新冠疫情防控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。據《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》顯示,初步核算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(GDP)比上年增長5.2%;經濟規模超126萬億元,人均GDP達到89358元,比上年增長5.4%。
一、電力消費結構持續優化
2023年,全社會用電量92241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6.8%。全社會用電量保持平穩增長的同時,電力消費結構持續優化。第二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比均略有下降,第一產業、第三產業用電比重略有提高。
圖1 2019—2023年全社會用電結構
二、發電設備產量持續增長,再創歷史新高
根據機械工業發電設備中心統計,全年全國發電設備產量17711.5萬千瓦(按發電機計),同比增長30.6%。其中:
水電機組1349.2萬千瓦,占7.6%,同比增長53.1%;
火電機組7664.9萬千瓦,占43.3%,同比增長13.4%;
風電機組7969.9萬千瓦,占45.0%,同比增長39.7%;
核電機組727.5萬千瓦,占4.1%,同比增長230.7%。
圖2:近五年發電設備產量變化趨勢圖
圖3:近五年水、火、風、核電設備產量占比變化趨勢圖
2023年,火電汽輪機產量6383.5萬千瓦,同比增長8.6%(含燃氣輪機683.3萬千瓦,同比增長34.5%),其中超臨界、超超臨界汽輪機3916.0萬千瓦,占火電汽輪機的61.3%;電站鍋爐產量6635.5萬千瓦,同比增長6.9%,其中超臨界、超超臨界鍋爐4343.0萬千瓦,占電站鍋爐的65.5%。
圖4:近五年火電發電機、汽輪機、電站鍋爐產量變化趨勢圖
三、電力供需保持總體平衡,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、新型電力系統
2023年新增電力裝機約3.7億千瓦,總裝機達到29.2億千瓦、同比增長13.7%。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首次超過火電裝機容量,占總裝機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%;可再生能源裝機達14.5億千瓦,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,在全國發電總裝機的占比過半。發電裝機綠色低碳發展加速,風光新能源在電力新增裝機中的主體地位更加鞏固。
圖5 2014—2023年全國電力裝機結構
202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5%左右,電力消費保持平穩增長。根據中電聯預計,2024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9.8萬億千瓦時,比2023年增長6%左右。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達到32.5億千瓦,同比增長12%左右。火電14.6億千瓦,其中煤電12億千瓦左右,占總裝機比重降至37%。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8.6億千瓦,占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57%左右;其中,并網風電5.3億千瓦、并網太陽能發電7.8億千瓦,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裝機,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%左右。
雖然,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,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,但我國新能源歷經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。發電設備行業積極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、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,積極培育新興產業,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,積極參與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。絕大部分省市均從規劃目標、能源基地、產業集群、項目建設等方面對光伏、風電、氫能、儲能等提出了建設要求,大力發展新能源依然是全國能源建設的重頭戲。
注:本文內容和數據主要來源于相關企業、網站公開資料,僅供瀏覽。